高壓氧治療方案 - 突發性失聰

突發性耳聾 Sudden Deafness (俗稱耳中風) 是一種聽力突然降低的疾病;患者在一覺醒來後, 發生一側聽力減弱、耳鳴、耳悶感、甚至合併暈眩等症狀。

突發性耳聾的定義

根據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定義,突發性耳聾是於三天之內,連續三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 30 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可能伴隨有耳鳴、耳脹感、頭痛、 眩暈等症狀。在美國,每年每 10 萬人有 5 至 20 例發病,男女比例相當,以40-60歲的人為主。而通常只會發生在單側的耳朵,鮮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

突發性耳聾的致病成因

可能造成突發性耳聾的病因相當繁多,本病的原因不明,它可以是單一疾病,文獻記載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種,目前臨床上僅 5-10%左右的個案能找得到致病成因。

而由於人類內耳組織無法取得,因此這類病人內耳的疾病生理難以被研究,目前推測造成突發性耳聾可能的成因主要有下列幾種:

1.病毒感染:如急性前庭神經炎、瀰漫性迷路(內耳)炎、流行性感冒、腸病毒、腮腺炎、麻疹等。過去有學者推測,突發性耳聾可能與腮腺炎病毒或帶狀皰疹病毒相關。也有文獻報導可能與流感病毒、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之近期感染有關。以及近日SARS-CoV-2感染後突發性耳聾之患者數量增加,患者的磁力共振造影(MRI)也顯示內耳有發炎情況。

2. 血液及血管的問題:包括如血管的痙攣(內耳的血管)、腦中風、血栓症、血管炎等。由於人類耳蝸是由細小的終端血流供應,因此內耳的微循環障礙(包含動脈粥狀硬化、血栓阻塞、血管痙攣等)也被提出可能是引起突發性耳聾的成因之一。有分析報告指出,發生突發性耳聾患者後續發生中風事件的相對風險約 1.42倍,而與後續發生心肌梗塞的事件無顯著關聯性。

3.系統性及免疫疾病:如糖尿病控制不良、甲狀腺功能異常、全身性自體免疫性疾病、腎病變等。部分的自體免疫疾病也會表現感音神經性聽損,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韋格納肉芽腫病、結節性多動脈炎及貝賽氏病等。

4. 身體突然發生劇變:如長期勞累工作及精神重大壓力之後、接受重大手術後、長期旅行後等。

5. 腫瘤產生:如聽神經瘤、顱底腫瘤壓迫到內聽道;神經瘤或小腦-橋腦間有腫瘤等。

6. 外淋巴液溢出和廔管:如頭部或耳部外傷、車禍、飛行、潛水等。

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方法

傳統治療除了住院期間給予口服及注射的副腎皮質素(Prednisolone),同時可配合高壓氧治療。

原理是:

  • 提高氧分壓,增加血漿中物理溶氧量及血氧彌散率。因此,可迅速糾正組織缺氧。另外,氣體的分壓差越大,彌散的速度也越快。因此,越是缺氧的部位在高壓氧壓力下彌散至該處的氧量也越多。
  • 可降低血比容、降低血液黏滯度及增加紅血球彈性,進而改善微循環,對改善組織血液灌流與缺氧亦有相當助益。
  • 抗發炎作用:高壓氧氣具有免疫調控及降低發炎反應之作用,進而減少炎症所造成之組織損傷
  • 在氧分壓增高的情況下,心率減緩,腦血管收縮,動脈血壓下降,腦血流量可降低21%。但由於血氧含量增高,組織獲氧仍然增加,而血管收縮卻可改善或防止內耳組織水腫、滲出和出血。

什麼是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治療是將患者置於完全密閉的壓力艙中,在高於常規氣壓(高於1.3個絕對大氣壓)的環境下,吸入純氧的療法。高壓氧療法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提高血氧濃度,促進血液中的氧氣溶解,提高組織的氧含量,從而加速身體的自我修復,藉以增強組織的含氧量,還利用物理原理增加溶解在血漿中的氧氣。

截至 2021 年 7 月,FDA 已批准使用高壓氧艙治療聽力損失(突然發生且無任何已知原因的完全聽力損失)等13項適應症;而美國海底暨高壓醫學 (Undersea and Hyperbaric Medical Society; UHMS) 亦於2011年將突發性神經性聽力損失納入認可適應症中。

高壓氧治療用於治療突發性耳聾的實證醫學

目前已有眾多研究及討論有高壓氧治療用於治療突發性耳聾的效果。

Jain所編著之高壓氧氣治療的教科書中(Textbook of hyperbaric medicine, 4th ed, 2004),列了許多包含有對照組與高壓氧氣組之比較,這些研究都指出在傳統的治療上如果再增加高壓氧氣之輔助治療可增加突發性耳聾之治療成效。

在Cochrane實證醫學資料庫裏,Bennet等人分析結果顯示輔助性之高壓氧治療有助於突發性耳聾之聽力改善。Topuz等人(2004)的小型前瞻性、隨機取樣之臨床研究發現,高壓氧氣治療組(高壓氧氣 + 傳統治療) 之聽力恢復程度顯著較控制組(僅接受傳統治療)好。而且高壓氧氣對突發性中重度聽力損失(純音聽力平均大於60分貝)之患者,有顯著較高幅度之聽力進步。Aslan等人與Topuz等人也都發現年齡小於50歲之患者對高壓氧氣治療之效果較年齡大於50歲之患者良好。

而美國頭頸醫學會,也建議感覺神經性耳聾病人於三個月內進行高壓氧治療。

高壓氧之療程

使用高壓氧治療 ISSHL 的理由是基於對耳蝸高代謝和血管稀少的理解。耳蝸及其內部結構需要大量的氧氣供應。直接血管供應,尤其是柯蒂氏器的血管供應,非常少。耳蝸內結構的組織氧合是透過氧氣從耳蝸毛細血管網絡擴散到外淋巴和皮質淋巴來實現的。外淋巴是這些耳蝸內結構的主要氧氣來源。不幸的是,ISSHL 患者的外淋巴氧張力顯著降低。為了實現外淋巴液氧含量的持續上升,動脈-外淋巴液氧濃度差異必須非常高,這可以透過高壓氧療法恢復。

改善內耳缺氧

HBOT 透過增加血漿中氧氣的分壓及溶氧量,達到提高組織氧氣濃度的效果。另外,高壓氧氣治療可降低血比容、降低血液黏滯度及增加紅血球彈性,進而改善微循環,對改善組織血液灌流與 缺氧亦有相當助益。研究顯示,高壓氧氣的確可增加內耳淋巴液之氧氣分壓,此作用對於因血管因素所導致之突發性耳聾,應可拮抗其組織傷害作用,甚至可增加內耳組織修復之能力。

抗發炎作用

研究顯示,高壓氧氣具有免疫調控之作用,而近年來之研究更發現,高壓氧可以抑制白血球上沾黏分子之功能,降低發炎反應,進而降低炎症反應所造成之組織損傷。雖然仍未有研究探討突發性耳聾之內耳炎症反應與高壓氧氣之療效,但高壓氧氣之可能的炎症抑制作用,在病毒感染所造成之突發性耳聾中,可能扮演保護性之角色。

高壓氧治療的注意事項

高壓氧治療對身體修復有著諸多好處,如果你有需要進行高壓氧治療,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 治療環境
    治療應在專業的高壓氧艙中進行,機器亦應獲安全認證,確保環境安全並符合相關標準。

  • 醫療評估
    在接受高壓氧治療前,必須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病史和現有健康狀況。

  • 遵循醫療指導
    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和計劃進行治療,避免自行調整療程或頻率。